发布时间:2020/10/30点击量:57043鹭风报1486期04版 厦门市侨界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董振寿,集美大学保卫处处长、校侨联主席,集美区政协委员。作为学校保卫处处长和疫情防控安全稳控组负责人,他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带领保卫处干部职工始终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他积极参与政协参政议政工作,撰写提案、调研报告,为集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担任校侨联主席以来,他每年组织学校归侨侨眷积极承接厦门市侨联课题调研。2018年集美大学侨联在他的带领下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他个人也曾被评为福建省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多次获评厦门市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于2020年8月被福建省侨联聘为“闽侨智库”成员。
奋战抗疫一线
守住集大抗疫“第一道防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集美大学正赶上寒假,许多师生都已离校。学校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抗疫指挥部,将相关人员召集回校。1月23日起,董振寿就和大家一起投入抗疫阻击战之中,并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疫情来势汹汹,而进出校园的大门,是抗疫“第一道防线”。集美大学校区较分散,有9个校区共15个大门。进出校园大门的,除了在校师生,还有家属区的校外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临时来访人员等。2020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财经教育100周年,集美大学为此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相关工作需要筹备、老旧校舍需要维修,进出人员也随之增加。如何守好这些门,将隐患彻底杜绝在校园之外,是董振寿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为了便于管理,疫情期间,学校严格控制每个校区进出大门的数量,每道大门都设立了“门长制”,配有专人负责,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接到任务后,董振寿加紧把工作人员召集配齐,以保证足够的力量防控疫情。为了让校园保安更好地理解与贯彻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董振寿带领相关人员制定了操作规范,严格把控进出校园的材料登记、体温检测等流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董振寿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在各个大门安装了出入刷卡机,接着又按照校领导的指示要求,在新校区东门做试点安装了行人出入门禁道闸,用信息化手段让师生出入更加便捷,减轻一线人员工作负担。上级部门有关防疫抗疫的最新通知,董振寿就与部门的同事进行凝练,喷绘制作成通告海报,张贴在校园各大门门岗处,让大家更加理解、支持防疫抗疫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刚开始,有些人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觉得过于繁琐、复杂,影响了他们出入校园的便利。”董振寿说。刚开始封闭校门时,他接到过不少电话抱怨,董振寿便耐心地跟大家解释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在校师生,只要是经过校园门口出入的人员,我们都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也为我们的师生安全负责。”他说。顶着压力,董振寿始终秉承着安全第一、方便第二,坚持防疫抗疫工作标准不松懈。在高标准的管理方式下,集美大学防疫抗疫的“第一道防线”被牢牢守住。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董振寿仍延续了一贯方式,严格把控“出入关”,将疫情阻挡在校园之外,保证了进校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加福建省教育厅省(部)属高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述职会议
积极开展调研 助力集美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董振寿成为政协第八届集美区委员会委员。担任政协委员至今,他积极参与政协参政议政工作,提交了17篇提案,内容涉及集大周边环境整治、集美区城市优化建设等等。“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对于我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董振寿说。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为学校和辖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集美区有更好的发展。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始终牵动着董振寿的心。集美大学新校区南门因位于商圈和汽车站附近,来往车辆行人多,道路并不宽敞,造成高峰期交通拥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董振寿多次通过政协提案反映问题,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时,将问题不断向上级反映。在他的坚持下,南门附近乱停车、没有行人红绿灯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路边较之前更加宽敞,人员出行也更加安全。取得初步成效后,董振寿体会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使命,对今后继续整改校园周边环境也更有信心了。
履职期间,董振寿也积极撰写政协调研报告,主动到集美区相关镇街、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承接区政协调研课题。他了解到,不少乡镇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乡村虽有着丰富的资源物产,但缺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建设发展出谋划策。他想到,集美大学有农林专业,也有计算机、电商等专业,如果学生毕业后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带到农村,一定能有所作为,服务乡村振兴。
2019年,董振寿执笔撰写调研报告《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助力集美区“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他多次走访了集美区后溪、灌口等周边乡镇,也到老家东孚镇进行考察、调研。他从曾经担任村主任、村书记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乡村经济目前经营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亟需年轻人才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规划发展。在调研报告中,他提到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集美区高校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活动既是宝贵的历史机遇,又是必须应对的新时代要求。他希望集美区立足实际,将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当地“双创”工作和乡村建设工作成效。
检查指导安保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对“侨”充满情怀 书写侨务工作精彩篇章
董振寿的父亲是一名印尼归侨,他对侨有着不一样的感情。2000年,集美大学侨联正式成立,董振寿身为归侨子女,又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便应邀成了校侨联秘书长。2016年,董振寿当选集美大学侨联主席。成立至今,董振寿已在校侨联工作20年。他的这份坚持,更多的是一种对工作热爱、对“侨”的情怀。
对待校侨联的工作,董振寿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担任校侨联主席期间,董振寿每年组织学校归侨侨眷和老师们积极承接厦门市侨联课题调研,每年所承接的调研课题均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课题贴近侨与嘉庚精神等相关内容,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其中不少被评为优秀课题、重点课题,有助于市侨联更好地了解侨情、开展侨务工作。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董振寿仍组织大家完成了14篇调研课题。
平日里,董振寿也积极带领大家参与厦门市侨界举办的各项活动。市侨联一年一度的侨界健步行,还有侨界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联欢节等,集美大学侨联都在他的组织下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次活动,董振寿都会来到现场,为大家保障后勤、加油鼓劲。他说:“既然大家都积极参与,我也要亲力亲为。”这让他感到十分充实,也是他作为校侨联主席的一份责任感。
董振寿的父亲3岁时就离开印尼回到了祖国,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变化,感受到了祖国的逐渐进步、强大。作为一名归侨,董振寿的父亲对侨的感情十分深厚,也经常跟董振寿说起国家对华侨权益的保护、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热情的种种举措。董振寿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因自己能够为侨服务而感到高兴,多年从事侨务工作也让他有了深深的“侨”的情结。今后,他将尽自己的努力,为侨务工作添砖加瓦,为校园的安全稳定、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更多贡献。
组织集美大学侨联代表队参加厦门市侨界业余羽毛球赛并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