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生命的卫士——钟南山

发布时间:2021/07/09作者:黄佳畅整理来源:参考书目: 新华社2020年8月报道 《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报道等点击量:8437鹭风报1520期05版 人物

       钟南山,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抗击“非典”特等功臣,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主持制定了多项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种疾病诊疗指南。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等荣誉。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向钟南山颁授“共和国勋章”。

05-1.jpg


“从最基本的事情干起”

       钟南山生于一个典型的医生之家。他的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同样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钟南山曾说,在他的生活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钟世藩,而对别人的同情心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1960年毕业后从事放射医学教学。1965年,钟南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1年,他从北京调入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从最基本的事情干起”。

       1979年,钟南山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公派留英人员。在出国之前,他的英语还不流利。在英国,他一个月只有6英镑的生活费,剪头发都得自己剪,有时不够钱坐公共汽车,他就跑步去医院。

       尽管不容易,但钟南山坚持了下来。在英国求学期间,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上发表。

       1981年11月,钟南山回到中国,一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并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酷爱运动和健身。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是他如今依然保持着北京医学院(后变更为北京大学医学部)110米栏(成绩是15秒9)和400米栏(成绩是55秒1)两项纪录。

       现在,在中国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钟南山的“肌肉照”,他健身、打篮球和跑步的照片也广为流传。2020年7月,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专门邀请钟南山和他的夫人、中国女篮前国家队主力球员李少芬到现场观看了CBA的比赛,并请钟南山对CBA的比赛进行了防疫指导。

       “我非常佩服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实我们搞医疗也一样,不到最后,不能放弃。”钟南山说。


面对“非典” 临危不惧

       钟南山的名字,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曾连续38个小时没合眼,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

       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他临危不惧,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不赞同“衣原体是病因”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通过“非典”事件,他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了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多年来,钟南山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事件中继续敢于发声、传递真知、稳定人心。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圆满处置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发疫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9月14日,他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抗击“新冠” 奋战一线

       “作为医生,我体会最深的是生命至上,是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84岁的钟南山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如此,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在科研攻关、临床救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向钟南山颁授“共和国勋章”,肯定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钟南山认为,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党和政府对抗疫医务工作者给予的最高礼遇,对他来讲更多的是一种责任。9月1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钟南山透露,会后,他对习近平主席讲了几句话:“我抓紧时间表达我的意思。第一句,主席您的讲话太好了。第二句,我想‘请战’,希望能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把抗疫的药物和疫苗研究更好地做下去。我写了封信给您。”

       当天回到广州,钟南山远远就看到一片“星光”在闪烁,原来是迎接他的师生用手机灯点亮的星空,他们高喊着“南山风骨,国士无双”,堪称大型追星现场。钟南山幽默地透露说,走红地毯去领奖时,他故意走快点。“说明我还没老,还可以干点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84岁的钟南山提醒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却拿着无座票,毅然挤上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餐车。多少次,钟南山哽咽地说出“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从“肯定存在人传人”到“我们挺过来了”,在每一个最为焦灼的节点,钟南山总能站出来说出真相。

       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作为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钟南山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2020年8月27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老刘,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出院,创造了新的救治奇迹。

       “我们团队就是有这么个韧劲,抢救就是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钟南山跟国外同行交流时,他们觉得很惊讶,团队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同时解决患者的出血问题和凝血问题。钟南山表示,ICU团队所有人在困难面前选择坚守,生命可贵,他们从不轻言放弃。

       钟南山说,不要受到旧思想的禁锢,也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我看教科书上从来没有人提到这么长时间使用ECMO的,但他就是活过来了。”

       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在一线指导救治的同时,钟南山始终坚守在国际医学研究一线,与全世界同行连线交流中国的抗疫经验。钟南山认为,“只要有一个国家不进行干预,全球新冠疫情就不会消失。大家要相互支持。”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我国科研攻关能力在战“疫”中历经锤炼。钟南山说,抗击非典时更偏重救治患者;新冠肺炎战“疫”中,我们把科研攻关提高到与临床救治同样重要的位置。不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写在了地球大地上。


“80岁还可以干很多事”

       眼下,钟南山仍然在医院一线工作,这也让“挂钟院士的号”成为很多患者的最大心愿。

       钟南山每周都安排固定时间坐诊“专家门诊”,一般一个下午看10多个患者,都是经过筛选的疑难杂症。他对每个病人的病情都会仔细询问。一些病人说,钟南山总是会把听诊器焐热了,才放在病人身上。这让他们非常感动。

       “医学是对人的治疗,医生是治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病。”钟南山曾在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钟南山也长期坚守在国际医学研究一线。2009年,国际临床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公布了3篇2008年度最优秀论文,由钟南山领衔的论文《羧甲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作用(PEACE研究):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得票数最高。

       2020年以来,钟南山率领团队发表多篇新冠肺炎论文,并先后数十次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各类国际交流,介绍中国抗疫经验,研讨全球抗疫形势,得到了与会全球医学和科技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在一次国际会议中,他说:“因为我们走过了艰难的路,所以要相互支持,通过交流让其他国家少走弯路。”

       在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他一刻也不闲着,还有很多事情在规划中。他始终坚持医生为病人服务的根本。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已成习惯。他自诩是“80后”,这位“80后”院士正在带领团队研发一种抗癌药,该项研究已经做了26年;他还希望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他从教数十年,坚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注重国际视野,成立了“南山班”,培养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他深情寄语学员:“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鼓浪屿上的名门望族

       鼓浪屿廖家是个大家族。钟南山的曾祖廖宗文白手起家,做钱庄生意。廖宗文长子廖清霞的女儿廖翠娥,是钢琴家殷承宗的母亲,殷承宗则是郎朗的老师。廖宗文次子廖悦发的女儿廖翠凤,嫁给了林语堂。

       廖宗文三子廖天赐的儿子廖超熙,生下两女一子。儿子廖永廉是内科专家。大女儿廖素琴嫁给了妇幼保健专家戴天佑,生下了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二女儿廖月琴嫁给了儿科专家钟世藩,生下了呼吸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廖永廉(1916-1993)于民国32年(194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上海传染病院、鼓浪屿医院内科医师,厦门市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主任,龙岩地区第二医院副院长。1957年在厦门发现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以后对此病加以研究,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有关论文《钩端螺旋体福建省第一例报告》等。1960年荣获福建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被聘为厦门市卫生局专家顾问,曾任厦门市政协委员。

       廖永廉的太太陈锦彩是鼓浪屿上无人不晓的“廖医生娘”,曾任鼓浪屿区侨联副秘书长,她的百岁人生里写满了热心、豁达的故事。


参考书目:

新华社2020年8月报道

《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报道等


下载鹭风报1520期05版 人物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