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民国先驱许卓然与爱国志士许祖义父子

发布时间:2021/11/26作者:本报记者 林希来源:点击量:8074鹭风报1539期04版 专题

    许卓然(1885-1930),别名寄生,曾化名李华、树华,籍贯泉州西郊马加埔村(今属丰泽区北峰街道)。民国先驱,深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创办《新民周报》《声应报》《民钟报》《江声报》。参与创办泉州黎明高中,资助厦门中山中学。1930年被刺客杀害。

    许祖义(1921-1998),许卓然之子。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民革厦门市委会主委、厦门市副市长、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04-1.jpg

许卓然

04-2.jpg

许祖义


民国先驱许卓然

投身革命

       许卓然的父亲许培村是清末秀才,以教私塾为生,收入颇丰,后举家迁入泉州城内花栅下(今培元中学一带)。秉性刚直,乐于拯弱恤困。

       许卓然秉承父风,急公好义,关切国是。他生活在清朝末期,目睹政府腐败无能,受新思想的影响走上进步的道路。21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怕他惹祸,把他送往南洋。由于水土不服,只好返回泉州。当年冬季,因打抱不平得罪官府,被迫离开故土前往厦门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翌年,受组织的委派回泉州,在小开元寺里设立秘密地点,发展陈仲瑾、傅维彬、陈伯清等人加入同盟会。

       1911年5月,革命党人、印尼泗水华侨蒋以麟倡议在清源山赐恩岩召集同盟会会员开秘密会议,会议由许卓然主持,商定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革命武装、购置枪支弹药等事宜。组建体育会,策反清廷派驻泉州统带唐万胜,聘请他为教练,以避免清地方当局的注意,为光复泉州做准备。同年9月,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成立,蒋以麟为会长,黄中流为副会长,许卓然为组织股长,陈仲瑾为总务股长。9月17日,许卓然、陈清机、陈少宝在安海发动2000多人暴动,摧毁都司衙门。11月,力劝唐万胜、晋江知县黄逢年交出印章,剪掉辫子,清政府在泉州的统治宣告结束。

       民国初年,泉州社会治安混乱,许卓然邀请同安灌口义勇军来泉州加强防卫。1912年,泉州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许卓然等人设立共和实进会,在考栅(今打锡街一带)创办《新民阅书报社》,委托同仁傅振箕、陈硕生负责,自己和陈清机等人在厦门创办《声应报》。

       袁世凯当权后走复辟之路,引起国人愤慨,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热潮,许卓然声援讨袁斗争,竭力支持福建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袁氏政权查封《声应报》,缉拿许卓然,许卓然逃离福建赴上海。不久潜回泉州,指派傅振箕到日本拜谒孙中山,请求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指示他们用地方武装反对袁氏在福建的代理人李厚基的政权。

       许卓然拥护孙中山先生革命之心甚笃,因而深受孙中山先生信任和器重,多次委予重任。

       1915年,许卓然创办《新民周报》,这也是泉州的第一份报纸。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许卓然利用媒体及时揭露袁氏的卖国罪行及李厚基封杀革命党人言行的事实。同年秋天,永春人宋渊源赴厦门与许卓然、叶青眼等人组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同年12月,孙中山委任许卓然为福建护国军统筹部部长。第二年,许卓然发展300多人组建闽南护国军,后在战斗中失利,队伍被迫解散。

       1916年6月,泉州驻军马步云部发动兵变,杀害无辜群众30多人。许卓然闻变紧急召开公民大会,向全社会呼吁,奋力抗争,并通电要求查办肇事长官,逼使驻军军部赔偿死者丧葬费各200元。马步云因此对许卓然极为忌恨,策划秘密逮捕他。许卓然接到孙中山密函,受命准备发动护法运动,招募闽中子弟,组建“闽南靖国军”,许卓然被委任为第二路军司令。不久,率部进驻晋江安海和南安溪美。民国8年,闽南靖国军与驻泉北军罢战言和,许卓然卸去第二路军司令职务。

       许卓然重视实业救国,1919年4月,他与旅日华侨陈清机在安海成立“闽南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并建成福建省第一条汽车公路——泉安公路。

       1922年陈炯明兵变,许卓然赴上海谒见孙中山,孙中山提出“合力倒李厚基”策略。在上海期间,许卓然积极做工作,调和福建的方声涛、宋渊源之间的矛盾,策反李厚基部第十旅旅长臧致平,随后回泉州招募旧部组成自治军。许崇智带领东路讨贼军进入福建,推翻了李厚基政权,臧致平宣布独立,泉州自治军击败张清汝第一混成旅。孙中山指派廖仲恺来泉州,把自治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第八军,许卓然被委任为卫戍司令,后改称为泉州警备司令。许卓然和秦望山部奉命赴广东潮州、汕头支援东路讨贼军,部队进入平和县时就被敌方包围,秦望山突围而逃,许卓然在当地藏了三个月后逃回厦门,又被委任为中央直辖区第五军军长。陈炯明叛乱平定后,许卓然便离开军界,专门从事党务工作。

       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中,许卓然得到孙中山的亲自指导。


建党立业

04-3.jpg孙中山致许卓然亲笔信手迹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许卓然以福建省代表身份参加,并任筹备福建党务特派员。

       李大钊、毛泽东等24位共产党党员参加了大会。国共两党合作掀起反帝反封建大革命浪潮。孙中山指定的福建代表许卓然也参加了大会。

       此后,许卓然在厦门鼓浪屿龙头路开办的图书馆,成为党组织的秘密活动据点,吸收庄希泉、秦望山、黄克绳、叶清泉、黄藴山、张海珊、杨廷秀等人为闽南首批国民党党员。同时创办光华小学,与江董琴等创办“福建省临时党部筹备处”。1925年6月6日,临时党部发动厦门各界民众,举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大会,许卓然在大会上作主旨演讲,成立“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庄希泉、江董琴、余佩皋等25人被选为代表。6月8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党部宣告成立,许卓然、秦望山、庄希泉、李觉民、富恩潭、苏渺公、叶清泉等人被选为执行委员。继《声应报》复刊后,许卓然又创办《民钟报》《江声报》。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许卓然在会上作关于福建党务报告,并两次在大会上发言。同年北伐军入闽,国民党中央派丁超五掌管福建临时党部,许卓然卸去省党部职务。东路军总指挥到福州后,委任许卓然为福建财务委员会委员,协调财政筹划,军队开支等工作。

       1928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成立,拟任许卓然为财政厅长,他推辞不就这个被世人视为“肥缺”的职位,而请缨就任他人避之不及的“禁烟专员”。他对军阀放任甚至强迫农民种罂粟制鸦片的行为深恶痛绝,在厦漳泉开展禁烟运动。他风行雷厉,在厦门破获数起大烟毒案。

       此时,许卓然还接办了自己于1918年创刊的《江声报》,出任报社董事长,并主持报务。报纸以“为老百姓说公道话”为办报宗旨,经常对时局发表评论,笔锋犀利,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是厦门解放前存世时间最长的民办报纸。

       这时中山中学受到国民党右派破坏,经费无着,不得不停办,为此,许卓然在《民钟报》谴责右派势力的破坏罪行。方声涛当福建省军事厅长后,任许卓然为参议,兼省禁烟委员会常委,专管漳泉禁毒工作,他禁种罂栗,禁运鸦片,坚决打击从事贩毒的台湾浪人。

       红军入闽后,福建军阀内部矛盾不断加急,许卓然赴漳州与张贞商议组建民团自卫。应同安教导团团长萧叔萱的邀请,到同安协商整顿教导团事宜。

       任侠尚义,勇猛敢战,往往会招来某些人的嫉恨。1930年5月28日,许卓然行走在厦门街头,当他行至太史巷丰益钱庄门口时,面前闪出两员彪形大汉,迅速向许卓然开枪后,慌忙逃遁。身中五枪的许卓然瞬间倒在血泊中,第二天不治身亡,终年45岁,留下妻子以及二男一女,其中次子许祖义不满10岁。凶手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被史学界认可的说法有二,一是国民党右派刺客,另一是毒贩刺客。

       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是近现代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作为铁血志士,许卓然在社会变革、国家危难的生死关头,怀着一心救国的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抒写了一段壮烈不朽的历史篇章,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在安海养正中学新校区北面的高地上,矗立着一座闽南常见的翘屋脊六柱亭——卓然亭,亭中石碑正面的“卓然亭”三个字出自政协福建省原副主席、解放后泉州市(鲤城区)首任市长许集美手笔,而石碑背面上部镌刻着的106个字,乃是孙中山致许卓然亲笔信手迹。这封信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孙中山对许卓然的关心和支持。亲笔信全文如下:


      卓然兄大鉴:江董琴来,得书并悉近情。失地不足虑,要以保全实力,联合友军,牵制孙、周,夹击潮汕,为再举之计。雪竹已入龙岩。湘军下河源后,进趋老隆,已属雪竹设法联络。来书所策合戎机,望与诸君迅图之!款已筹两千元,交江君转寄矣。复颂戎绥。


孙文  四月二十四日

04-4.jpg养正中学内的卓然亭


薪火相传

       许卓然热心教育事业,1906年11月,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声浪中,富有革新精神的知识分子陈仲瑾、许卓然、叶青眼、傅维彬等人为启迪民智、宣传革命,在小开元寺内创办了一所学堂,因学校地处城西,故名西隅学堂。辛亥革命志士陈仲瑾先生出任首任堂长。西隅学堂即今西隅小学,办学已逾百年,培养出李亦园、庄善裕兄弟、陈泗东、庄瑞杰等一批社会名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许卓然与秦望山、陈清机等人创办泉州黎明高中,倡导平民化、科学化、社会教育化,主张思想自由,吸引了一大批文化教育界名人。文学家巴金、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生物学家陈范予先后到校任教、讲学、考察。泉州黎明高中成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阵地,因而被当局查封,后改为卓然小学。现在发展成黎明职业大学,校园在丰泽区东海街道。学校秉承“公正、明智、爱慈、敬严”的教风,坚持“正真勤朴、善学强技”校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厦门中山中学,经费主要由许卓然筹措,校务由江董琴负责,学校充满着新时代的气息。开国上将叶飞将军曾是中山中学的学生,聆听过许卓然的演讲,学校良好的学风对他的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

       1930年,许卓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到上海协助庄希泉筹措曙光学校基金……


爱国志士许祖义

       许卓然家族传承“读书、积德”家训,儿子许祖义(1921-1998),在父亲的影响下早年投身革命,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三期毕业生。

       历任国民革命军参谋、连长、营长、中校副团长等职,参加福建大湖战役、福州大北岭之战和闽东追击战,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7年脱离军队来厦,任父亲许卓然创办的《江声报》副社长。1948年,他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1949年8月因受特务追捕撤出厦门参加闽中游击队活动,被党组织派到国民党起义部队325师任军事代表;解放后随军回厦,任《江声报》社长。 

       许祖义1952年参加民革组织,1954年至1980年间连续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民革厦门市委会主委,曾任民革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委员。

       建国初期,许祖义促成《江声报》与《厦门日报》合并,曾担任厦门日报社副社长,为新中国的报刊媒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953年5月,周总理签发政务院“任命通知书”,任命许祖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当选厦门市副市长直至文化大革命。同时,许祖义还担任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文革中,许祖义备受冲击。文革后,许祖义被推选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5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许祖义妻子王双游是菲律宾归侨、资深教师。儿子许十方,任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多年,桃李满天下;许一心担任鼓浪屿侨联主席、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首任会长。另有一儿一女现居香港。


参考书目:《民国先驱许卓然》蔡永怀、《话说卓然亭》张子瑜


下载鹭风报1539期04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