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膜分离与水处理领域的领军企业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6/09作者:林希/整理来源:部分资料来源:三达膜科技点击量:1861鹭风报1614期08版 专题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达膜”)成立于1996年,是国际知名的膜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以纳滤、超滤、反渗透、生物膜反应器等各类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核心,致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水质净化和节能环保,核心业务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分离纯化,工业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市政供水等领域的膜法水处理,民用净水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三达膜曾获中国膜工业协会“典范企业”、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知名水业设备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福建省名牌产品、2020年中国净水十强制造企业、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和资质。

       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博士是福建省侨商会名誉会长、福建省新侨人才联谊会共同会长,其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得到中国政府高度认可,曾荣获国务院侨办“杰出创业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等。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蓝伟光作为海外华人代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发表感言。


首次创业失败后  到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

       1964年7月,蓝伟光出生于福建武平乡村,一家八口生活全靠在工厂当出纳的父亲的微薄月薪。当年,他以全省高考化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任助教。

       1988年,在集美大学任教数年的蓝伟光,在两位同事的“引诱”下,下海承包了老家县城一家濒临倒闭的面包厂,结果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梦想破灭,1992年,蓝伟光到新加坡攻读博士课程,并只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二次创业研制“中国膜”

        尽管在学术上已获得诸多成果,但创业的种子还一直深植于蓝伟光的心中。他说:“博士毕业后,我也知道自己缺少创业必需的实战经验。为了补上这一课,我没有急于求成、盲目创业,而是本着学习的心态,先到新加坡一家水处理公司工作,出任该公司驻中国区的首席代表。任职期间,我与中国国内许多制药、染料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专业技术的成熟和客户的增多,蓝伟光决定利用所学专长,专门从事膜应用技术研发,由此开启“二次创业”。1996年,他在厦门火炬创业园创办了自己的膜科技公司——三达(Suntar),专业研发制造“中国膜”,彼时,公司初期启动资金仅50万元。回想当年,“我特别庆幸当时回中国创业,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当时,中国的饮用水市场还缺少一种既可滤掉有害物质,又可留住矿物质的水处理技术。蓝伟光研发了“纳米材料+‘膜’过滤”技术,弥补了市面上其它过滤膜的缺陷,并创造性地将之命名为“纳滤”(nanofiltration)。

       在蓝伟光看来,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能的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他已经将无污染的膜分离科技推广到化工染料和饮料食品行业等更多方面。

       不过他也认为,膜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它是一个新兴的仿生材料,必须做成装备才能实现价值,因此三达的创新其实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用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供给侧与应用端之间有一个缝隙需要去填补。Suntar品牌由此应运而生,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08-4.jpg三达膜主营业务


父子同心共做净水公益

       随着事业版图不断扩张,蓝伟光着手部署儿子蓝祎虹接班,出任财务与执行董事,负责公司的财务监管与战略规划。但蓝祎虹回国后却有了自己的新抱负和理想——要做净水公益事业。

      蓝祎虹虽然是在中国出生,但接触的一直是西方的教育,在新加坡念完小学、中学,又到美国名校接受大学教育,然后在华尔街投行工作。蓝伟光希望儿子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圆净水梦。因此他鼓励蓝祎虹离开华尔街,回国了解国情——“接地气”。

       一次旅程改变了蓝祎虹的事业轨迹。2014年,他跟随“清泉计划”的大学社团走访了湖北、云南和贵州,考察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检测结果让蓝祎虹深感不安。

       蓝祎虹说:“我想做的是‘社会企业’,通过义卖父亲公司的净水技术和设备,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创建‘思援环保’,是希望更多人以消费等形式参与到对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中来,同时使饮水公益的部分能实现自我造血,斩断退路才能赢得出路。”

       为了全身投入“思援环保”项目,他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绝了沃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独自来到上海。

      蓝祎虹的决定让父亲费解。蓝伟光不明白儿子为什么既不肯读书,也不肯回公司帮忙,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父子为此大吵了无数回。但在行动上,蓝伟光还是支持了儿子。

       蓝祎虹在做公益与读博士的同时,越来越多参与三达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理解了父亲的净水梦。“我发觉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方向,长远目标是一致的。现在的我们更像是在为同个目标,在圆同一个梦想。”

       蓝祎虹说:“我和父亲的梦想的不同点在于父亲那个年代的人,通常会选择先把自己的事业做好,然后再去考虑慈善。但也许是因为我之前在国外待得比较久,我认为公益这个事情就是要年轻的时候做。钱什么时候都能去赚,但需要帮助的人可能等不起。再者,我觉得做公益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

       在公益和事业之间,父子俩有着相同的初心,因而经过磨合,逐渐达成了一致。而在净水事业的发展重心上,二人也取得共识。“祎虹希望把三达膜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毕竟我们身在新加坡,有国际化的基因与优势。我认同他的思路,但仍然建议他首先要立足中国,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走向‘一带一路’,最终再将触角面向全世界。”


蓝伟光的三个梦想

       蓝伟光说,他有三个梦想,一是膜技术广泛应用,二是公司在中国上市,三是成立产教融合的膜技术学院。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40多家,已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业务一度包揽了中国85%的制药厂膜技术应用,在中国染料企业当中占有90%的市场份额。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旗下三达生态城于200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旗下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第一家在上交所登陆的膜技术公司。

        2022年,三达学院在新加坡挂牌成立,集美大学也成立了三达现代产业学院,“希望为中国的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提供新加坡经验”,如今蓝伟光的梦想都成为了现实,他说:“是中国成就了我的事业,让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2022年9月,首届中国(福建)-新加坡国际高新企业合作发展峰会上,蓝祎虹作为主讲嘉宾醒目亮相,蓝家净水梦的代际传承正在顺利过渡。

       近年来,三达膜克服了疫情反复、全球经济重创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资产收入稳步增长、在手订单年年攀升、研发能力逐年增强。在品牌化、国际化、科技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三达膜的步伐越发自信稳健。

       如今,三达膜技术已被应用于中国500多家医药、食品企业,核心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蓝伟光总结说:“今天的三达膜有品牌、客户资源、核心技术、创新手段等优势。今后三达膜的发展策略仍将是围着膜这个核心,做产业链,开发先进材料,聚焦纳滤技术,致力真净水,开发新应用。”

08-1.jpg蓝伟光蓝祎虹父子为三达膜在科创板上市敲锣

08-5.jpg新加坡总部大楼



下载鹭风报1614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