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创刊于1956年,发行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副刊 / 新闻详情 < 返回
最年轻“老中医”的中医传播路

发布时间:2022/03/25作者:冯川叶来源:东南网点击量:12498鹭风报1554期08版 副刊

80后最年轻“老中医”

       福建省非遗项目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代表性传承人林润立之所以被称为最年轻的“老中医”,是因为他年龄不大,从业时间却不短。他6岁开始学中医,13岁能开方,十七八岁时基本能独立看诊。

       “对中医药要有敬畏心。”林润立6岁时就被选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接班人,开始跟随祖父、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第七代传人林兴江背药典认药识草。年幼的林润立很贪玩,背《汤头歌诀》和《药性赋》时,常被爷爷绑在桌腿上,背完才给松开。爷爷还让他动手加工中药材,每次要杵三五斤的川贝母或白豆蔻。

       有一次,贪玩的他把没杵完的川贝母撒进草丛想就此了事。当晚就被发现了。爷爷和药店里的工人一起,花了一晚上才从草丛里把川贝母一个个拾了出来。第二天,林润立战战兢兢地来到药堂,本以为会被痛揍一顿,不料向来严厉的爷爷只是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学中医“做得好为自己,做不好害别人”。也从那以后,林润立对中医真正产生敬畏之心,这也成为他从医与处世的准则。13岁时,林润立就开始跟在爷爷身边佐诊开方。到十七八岁时,他开的方子爷爷审核时已几乎不改动了。


秉持祖训传承百年非遗

       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建老字号。祖地洋中厝大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后坂林珠村。壶山林氏中医内科可追溯至公元1726年清乾隆年间,沿传至今近三百年,传承已历九代。

       壶山林氏制药炼方以“三重”、“三正”立本,擅长内科诸疾的精细辨证施治,尤对温病学说的延展颇具独到之处,用方遣药已然自成一派。在治疗湿温、脾胃、肝胆、妇科等多领域均有很好的口碑。壶山林氏编纂成集的《和斋医案》《伤寒论眉批补注》《六经辩证歌括》《壶山医统》《壶山意准》《普寿堂传家秘方》《壶山林氏家传秘方》等书籍均保存沿传至今。壶山林氏还公开发表医学科普文章150余篇、医学论文100余篇、主编或手编医学论著20余部,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卫生厅、福建中医药大学颁发的多项科技成果奖。

       “壶山有‘尽杺’和‘精芜’的祖训。平时我们都在不断地看诊,每年的看诊量数以万计,我们在传承中药铭记初心,把祖训传承下去。”2014年,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硕士毕业的林润立放弃留在公立医院的机会,回到壶山接掌衣钵。他着手修葺文保单位“壶山洋中厝”大宅和“壶山珍寿中医药堂”,并在鼓楼屏西复建了壶山林氏最早的堂号“壶山普寿中医药堂”。林润立还带领团队整理出版了壶山林氏历代医案及学术思想,成为壶山林氏最年轻的学术带头人。


用互联网思维弘扬中医文化

       “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我希望能有所创新。在继承祖训的同时,更要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近年来,林润立带领团队致力于壶山精方、验方的文献整理与科研开发。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文化,他借助互联网开展了大量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工作,同时制订并实施了壶山门徒培养计划,大量培养新一代的中医药人才。

       “网络上有一些人对中医的看法不太好,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不够自信的表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林润立还通过公益课堂、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普及传统中医药文化。“小小药王夏令营”是林润立2015年开始发起的活动。该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小朋友通过感官认识中药,在游戏中培养对中医的兴趣,并从中遴选出好苗子。不仅是“小小药王夏令营”,7年来他举办了众多公益课堂、夏令营等活动,截至2021年培训少儿学员1456人次,认证优秀小门徒57名,还颁发了证书。

       此外,他频频受邀到各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中医科普讲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中医”。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林润立还是个拥有6万多粉丝的大V。在互联网平台上,他常分享中医的日常,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利用互联网来和粉丝互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中医、了解中医。

       “希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中医药文化与发展中医药的队伍中来。”林润立表示,“复兴传统中医药文化,我不能只当一个践行者,更应该是一个传播者!”


下载鹭风报1554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