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杨明珠:教书育人 心系祖国

发布时间:2024/06/28作者:陈功来源:点击量:2鹭风报1667期08版 专题

08-7.JPG杨明珠(左三)于高中时期和同学参加演出


师长培养爱国情 家国情怀薪火传

       杨明珠出生于印尼雅加达,曾就读于华人创办的“八华”学校。初中一年级,杨明珠便加入学生会,担任宣传委员,组织了诸多文体活动,如学联会在雅加达最大的艺术剧院举行的大型演唱会,并演唱了《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等爱国歌曲。

       在校期间,受校内先进教师的言传身教,杨明珠脑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憧憬:“我的根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蒸蒸日上。1955年,举世瞩目的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受到了热情的欢迎,所到之处人潮拥挤,欢呼声不绝于耳。在杨明珠的记忆中,即便天空下着瓢泼大雨,也无法阻拦人们在路边等待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车队。

       此刻杨明珠也从人民群众的激情中,遐想出新中国的一番盛景,她由衷地为中国的伟大感到骄傲,自此下定决心势必回国。杨明珠的决定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父亲通过反复地劝说,让家人们明白了新中国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华侨华人坚实可靠的后盾。


丝带寄情乘船归 园丁事业报祖国

       1956年6月15日,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杨明珠在亲人们的陪同下,乘车驶向雅加达海湾码头。码头上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不绝于耳,“八华”学生会的“热烈欢送归国同学”大幅标语令人印象深刻,人们笑着、哭着、喊着,千叮咛,万嘱咐,汇聚成一句话:“珍重,再见!”

       随着巨轮的汽笛声响起,杨明珠与二十几位同学一同踏上巨轮,在甲板上与亲友们挥手告别,并将手中一卷卷的彩带抛向岸上的亲友们。此时此刻,亲情、友情、同窗亲都凝聚在一条条丝带中,随风飘荡。经过15天的航行,一行人终于抵达香港九龙。

       回国后,杨明珠受到嘉庚精神影响,考至集美中学就读高中,并在高二时期第一次接触到了民主党派的活动,为后续加入致公党埋下了一颗种子。

       经过三年的学习,杨明珠进入厦门师专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同安一中任数学老师。她曾谈及教书并不是她当初的选择,但服从分配,也不后悔,因为教书育人也是以报国为目的!

       在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内,杨明珠获奖无数,被评为市级、校级的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并在1987年被选为厦门市第九届人大代表。

       退休后,她积极参与退教协和关工委工作,积极组织退休教师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组建健美操队、登山队、气排球队等。她始终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职业精神。每逢节假日,收到远方学生的贺卡或电话,是杨明珠最欣慰的时候,她说:“我热爱灿烂的教师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是我无比的荣幸”。

08-6.JPG杨明珠(左二)参演《土楼回响》与指挥郑小瑛(右三)合影


侨海报国入致公 挖掘人才建队伍

       在同安一中工作期间,杨明珠担任柯朝阳先生之子柯定南的班主任,与柯先生一家有所交集,并在其影响下,开始了解致公党。她认为,中国致公党“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与嘉庚精神有共通之处,也使她有了归属感。

       1988年,杨明珠在陈笃涵的推荐下正式加入致公党,并于1991年担任教育支部主委直至退休。她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参政议政,与邓永强合作的关于养老护老工作的课题受到思明区政府表彰。

       此外,她重视子女培养,挖掘年轻人才,为致公党培养了多位优秀党员,其儿子王湧晖也加入致公党并担任思明区第四支部主委,其女儿王励红也积极参与侨务工作,担任印尼归侨联谊会副会长兼任艺术团团长。

        时光荏苒,回国逾七十载,杨明珠一步一个脚印,茁壮成长,默默付出,也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杨明珠说:“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还是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给祖国母亲。”


人物

       杨明珠,祖籍晋江,印尼归侨,195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同安一中、湖滨中学。致公党思明区第七支部党员,致公党原教育支部主委,第九届厦门市人大代表。


下载鹭风报1667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