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7作者:邱建新来源: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供稿点击量:60367鹭风报1445期08版 专题
香港华丰公司抱定“弘扬国货、微利经营”的理念,建店56年来,参与见证新中国的国货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飞速发展进程。
70年过去了,时间总会让我们追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的物质还是很贫乏的,但祖国人民没有忘记香港同胞,把最好最优质的产品出口到香港,提供给香港人享用,这些好产品在国内是买不到的或是不容易买到的。当时就有中资和爱国华侨独资、合资在香港开设国货公司,打正牌号叫国货公司。
香港国货公司经营的大陆商品质优价廉,很多港人或旅居海外的侨胞都来到香港,购买粮食衣物,寄给国内亲友。70年代末,国内改革开放,香港掀起回乡潮,国货公司成为回乡探亲前买手信办货的地方。国货不仅是一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也寄托了对祖国亲人的深情厚谊。
时至今日,在贸易繁荣、商品丰富的香港却依然能够寻觅到传统国货公司的身影。走进香港北角英皇道的华丰国货、九龙弥敦道的裕华国货,一幅幅非常古朴的实物场景让你顿感新鲜,同时也唤起往日的回忆。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地区出现排华潮,部分华人转至香港创业。由闽籍菲律宾侨领周公甫先生发起,与来自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许东亮、陈剑敦、薛锦章等十余名华侨领袖共同出资创办了华丰国货公司,售卖国产品牌商品,从吃、穿及日常轻工业用品应有尽有,是当时香港的五大国货公司之一。
由于质量上乘、价格便宜,很快在香港造成轰动效应,商场生意非常红火。几年时间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途经香港购物必选之地。
创办过程中也经历了风风雨雨,遇到不少的困难,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由于受到“反英抗暴”运动的冲击,华丰国货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当时的中国银行利用自身在港的资源帮助华侨创业,既是国家侨务工作的需要,亦是在港发展爱国力量、推动国货出口贸易、弘扬国货品牌的使命担当。在这一关键时期,当时的南洋商业银行、华侨商业银行等均伸出援手,入资华丰国货,帮其度过难关。由此可见,中银香港与华丰国货还有着深厚的血脉情缘。
随着外资百货公司的进入和人们消费模式的变化,大部分国货公司相继关张结业,但华丰国货却几十年如一日,不疾不徐地坚守着传统的经营方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和港人心中不倒的丰碑。
华丰公司历任董事长一路传承,抱定弘扬国货、微利经营的理念。如果按照目前的物业估值,将经营场地用于出租可能会比销售国货更容易赚钱,但华丰五十多年如一日根植香港,放弃高额利润,保持传统经营特色,服务香港市民,坚持把国产的优质商品展示给香港市民选用。他们销售的是国产的商品,宣传的是中国的文化,传递的是同胞的爱心,链接的是家国的情怀,维护的是香港的繁荣。
从北角区六十年代初的小上海到现在的小福建,从香港回归前到回归后的各项政治活动中,华丰国货始终与小区的基层百姓与公司的忠实客户、福建乡亲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施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区域性的核心作用。不仅如此,华丰国货的周公甫、许东亮、黄光汉、周娟娟等几任董事长都特别热心公益,造福桑梓,先后在福建的华侨大学、永春、惠安中学以及黑龙江大公小学、香港的福建中学捐资办学,身体力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
如今香港仅存在两家国货公司,华丰这间经营面积近10万平方呎的商场,营销约10万种商品的国货公司,根植香港半个多世纪,以其优良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国货商场。不仅没有被林林总总的日资和英资百货公司挤垮,反而一直保持着稳健经营,在香港经济起飞和内地改革开放中,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和社会效益,成为爱国爱港的一面旗帜。
华丰国货公司一直扮演着在香港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角色。坚持公司与区域街坊、顾客群保持着纽带式作用,对香港整体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直努力提升华丰国货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致力于企业对社会的回馈,倾力推动华丰与时俱进,成为一个惠及顾客、服务社群、社会拥戴的企业。
注:作者邱建新为现任香港华丰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
(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