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家财千万, 唯喜清粥一碗

发布时间:2020/09/04作者:来源:供稿:集美学校委员会 陈嘉庚纪念馆 潘荫庭点击量:7406鹭风报1479期08版 副刊

       编者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提倡。“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也是当代社会的内在诉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批示,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陈嘉庚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爱国侨领,在他的一生中,也以身作则坚持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故事。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华侨领袖,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成功的事业家,其事业鼎盛时期,公司设有分行80余间,代理商百余家,分布于五大洲45个国家和地区,雇员3万多人,实有资产达叻币1200万元。他既可为祖国和侨居地的公共建设事业一掷千金、慷慨解囊,也会为了一桌宴席、几块糖果的花费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他奉行“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准则,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中诠释着“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的精神价值。


“15元已经很多了,不能再多了”

       陈嘉庚生活简朴、饮食简单,早餐是三粒半熟鸡蛋、一杯牛奶;午、晚餐主要为一碗饭、一碗番薯粥、少许菜肉。在新加坡时,他的办公地点怡和轩俱乐部附近菜馆林立、极尽繁华,如南天酒楼,备有外地名肴,他却始终不曾前往尝试。为节省花费,当他外出工作时,索性选择自带餐食。在主持南安国光中学扩建工程期间,每次前往督工,他的车上总是带着两个大保温瓶:一个装着在集美煮好的海蛎粥,另一个则装着油条。汽车驶抵梅山村外时,陈嘉庚就会通知司机停车,随员携着那个大保温瓶,同他走到公路边上,吃完海蛎粥,才步行进村。主人见陈嘉庚光临,热情欢迎,马上要备餐请客,陈嘉庚则会说:“不用麻烦,我们已经吃完午餐了”。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参政,中央人民政府每月发放给他300多元工资,他却为自己规定了每天5毛钱的伙食标准,并说:“每月伙食费,农民是6元、工人是8元、干部是10元,我15元已经很多了,不能再多了。”

08-1.jpg

陈嘉庚及随行人员在考察途中休息用膳

08-4.jpg

陈嘉庚保存的毛泽东主席的照片

08-2.jpg

陈嘉庚使用过的带柄锅

08-3.jpg陈嘉庚使用过的糕点盒


待客“硬菜”——炒米粉

       陈嘉庚不仅自奉甚俭,招待客人也讲求简约质朴。1951年,时任上海市长陈毅到集美学校视察,陈嘉庚请他喝茶。当时,炊事员买了1斤糖果,放在瓷盘上招待客人。事后,陈嘉庚对那位炊事员说:“陈毅同志是首长,至多拿一两块糖果吃,不像小孩子一块接一块地吃,买两毛钱的就足够了。”作为贵客,陈毅“有幸”吃到了陈嘉庚为其特备的闽南风味菜肴,但也不过是蚝煎、炒米粉和猪蹄芋头而已。而其他客人的待遇就更是一般了,据香港《大公报》原社长费彝民回忆,有一次他到京开会,期间与黄长水、庄明理一起到陈嘉庚家中拜访。陈嘉庚特意留他们在家用午膳,而“待客宴”仅炒米粉一盘,旁置花生、皮蛋等小菜四碟,主食是番薯粥。


一碗鸡汤的情谊

      1940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为避免各地政府宴请接待,他特意在报纸上刊登启示:闻政府筹备巨费,招待慰劳团,余实深感谢。然慰劳团一切费用已充分带来,不欲消耗政府或民众招待之费,愿实践新生活节约条件。他还说,“不要为我多花钱,我一生没有什么特殊高的要求,只要卫生、适口就行”,“我们闽南人一般每天三餐吃稀饭,我牙齿不好,吃稀饭就很满意。”虽然他一再强调节俭,但国民政府难改奢侈铺张的习惯,沿途接待人员仍然纷纷大肆操办,陈嘉庚极力推掉无数宴席。尤其是在云南大理,当地官员每日都设三席酒宴,极尽盛情,陈嘉庚却“不满其丰而多筵”,他说,我此次代表南洋华侨回国,是有工作职责在身,“在抗战困难之际,凡可节省一分便是节省,勿作不必要应酬。”相较之下,陈嘉庚到访延安时,就对当地军民朴素清简的生活作风十分赞赏。毛泽东主席为款待这位远方贵客,在其居住的窑洞外“宴请”陈嘉庚,十几个人围坐一桌,桌上放置着一个“陈旧不光洁”的圆桌面,并以四张白纸拼凑成“桌布”,北风一刮,“桌布”便被吹走,主人索性弃之不用。席中菜色朴素简单,唯独一味鸡汤较“贵气”,原来,那是邻居大娘得知毛主席有贵客来访,专程送来一只自家的鸡,陈嘉庚当真是欣喜又感动。

       陈嘉庚曾说过:“中国今日贫困极矣,吾既为中国人,则种种举动应以节俭为本”。现如今,祖国固然早已实现富强,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化基因,仍将永远沉淀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血脉之中。



下载鹭风报1479期08版 副刊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