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我与文化母国70年的情愫

发布时间:2019/06/07作者:廖彩珍(印尼)来源:点击量:9207鹭风报1417期08版 专题


      1949年,我出生于印尼爪哇东端的一个小镇。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里民风淳朴,椰林处处,左邻右舍都是地道的原住民,有深受荷兰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有卖香蕉煎的小贩,他们不时来我家小店买日用杂品。我的父母印尼语虽不精通,但是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彼此守望相助,邻里和睦。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很严格,除了上华校,说闽南话,还有一套套的连环图画:长坂坡、草船借箭、花和尚鲁智深、林冲夜奔、宁国府、荣国府……都是我童年时代的读物。我对这些读物爱不释手,耳濡目染之下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喜好。

      而“家书”就是父母生活里的主题曲,是悲是喜,亦忧亦慰,让我们幼小的心灵有所感受,也有所联想。在那天之际的中国,是我们的故乡,有以“耕读传家”的祖父母在翘首远眺,还有身边父母对故国家园的牵挂。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尼政府排华政策骤起,掀起居住印尼的中国侨民被迫举家回国浪潮。当时校里流传的一句话“海外孤儿有了娘”让我们感到自豪。记得当年,家里似乎乱哄哄的,大柜小箱,满屋都是,甚为纳闷。看到母亲神色凝重,在忙着把一小撮又一小撮米粒大的火石塞入手中的几件裤腰里,再密密针缝。又不时在清点衣物,红色毛毯,厚重外衣,还有一罐罐食用油,小至肥皂针线都齐。原来是有个住在乡下的远亲就要回国了,所要携带的行李都在我家打理整合。听说,火石在中国能卖钱,可以备用度日,但我心想我们的祖国怎么会没有食用油、肥皂等?临行道别时,大人们的悲戚和泪水,历历在目,久难释怀。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我们在时光的隧道里不走回头路,一晃就是七十年,我也从中国侨民的身份归化入印尼国民,在这印尼的国土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但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熏陶,其内在的价值观和顽强的生命力,又让我们一代传一代。身为印尼华族,我们深爱养育我们成长的国家——印尼,也非常依恋我们的文化母国——中国。 

      新中国70年风华正茂,举世瞩目。尤其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勇敢地迈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道路,独领风骚。今天的“一带一路”,就是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的总体目标。行者无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一实现对接,项目全面铺开,落地开花,这是中国与未来有约,与世界人民同使命,共担当,为万世开太平,功在当下,重创千秋伟业,勾勒历史的新画卷。 

      忆当年,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划下物华天宝的地域江山。唐宗宋祖,人文鼎盛,唐人文化的软实力震撼世界。在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中国字里记下了五千年历史的传承,璀璨如新,散发出对自身文化的民族自信和力量。看今朝,中国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创下国强民富的最高点,用智慧使经济和文化等量齐观,持续不懈地为司法、人权、环保做贡献,培根铸魂,树正气,蓄浩气,显骨气,养和气。正如习主席所言,坚持开放绿色廉洁治国理念。这正是国人心齐图治,努力朝向的目标,润物无声,“事因于民者,必成”。

      中国啊,我的祖籍国,今年是您70岁大寿,请接受我这远居海外共和国同龄人的祝福。同是同龄人,可人生如朝露,我已经是日薄西山,正度余年。但共和国仍然屹立东方,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如日中天。乘“一带一路”的东风,彰显中国的盛世风华,站在世界大国、世界强国的舞台上,华丽转身。您坦言不敢独善其身,要为生民立命,达人达己,兼济天下,与世界诸国携手共进,共创进步和平的世界。 

      70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们这一代印尼华族,早就根植于我们的印尼祖国,也深深地爱上了这养我育我、椰林处处的千岛之国。可午夜梦回,挥不去的是我童年的记忆,那物资匮乏的时代。放不下的是对祖籍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眷恋,祝愿的是印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常青,在新世纪里共建,共商,共享。怃今论昔,思潮如涌,披衣打字,随手而书。诚挚祝福祖籍国中国70岁华诞,国运昌隆,人民安乐,昂首阔步再迈五千年!

08-3.jpg

下载鹭风报1417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