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繁荣侨乡 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19/08/09作者:林绍奋 林绍华 林素珍来源: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供稿点击量:8319鹭风报1426期08版 专题

       林开德(1915-1998),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玉江村岗洲社,少时念过私塾与小学六年,12 岁就飘洋过海,先后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谋生经商。青年时代,在侨居国印度尼西亚坚持抗日救国斗争,保护当地华侨的正当权益和生命财产,为恢复当地社会秩序、发展侨居国的经济、教育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是印度尼西亚著名侨领之一。

       1952 年回国后,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用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社会经历、海内外的人脉关系,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各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 无私奉献,将他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和家乡。

08-1.jpg

林开德 (12 岁)

       林开德聪敏过人,拼搏实干,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经商,先后与友人合作经营巨港建丰公司、新加坡成丰栈、雅加达益成公司、利勿拉公司、厦门南丰信局、香港大丰行,经营印度尼西亚橡胶、大米、布匹等土特产生意。林开德信誉良好,长袖善舞,事业发展迅速。在回国之前,已是当地殷商之一。

       1937 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义愤填膺,齐声声讨日本的侵略行为。林开德在印度尼西亚巨港与康良材创立组织爱国抗日社团“航友社”,任副主席,这是以龙海侨民为主的京剧团。他们以商人、码头工人为主,只凭一腔爱国热情,到雅加达、万隆、三宝垄、泗水等地巡回义演了几十场,筹款抗日救亡。林开德和他的胞弟林龙水也参加了义演,每逢星期六、日,组织学生上街筹款,在戏院里放置筹款箱,发动市民捐款。巨港全市华人职员将每月的工资捐出百分之十,作为抗战经费。

       林开德以抗日纪念“七·七”为店名,与友人开设“七·七”照相馆,并在大门口装设收音机,每天用扩音器广播中国重庆的新闻报道,报道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在各条战线上奋勇抗战,打败日本军队的胜利消息,大大鼓舞了当地华人的抗战决心,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氛。这段时间里,当地日本特务用狗血淋照相馆,对其进行各种破坏打击活动,林开德他们不屈不饶,坚持抗争。日本人南进后,占领了巨港,“七·七”照相馆还用各种方式坚持了半年。股东之一的黄天生被日本宪兵抓捕痛打,头破血流,宁死不招,保护了其他股东的安全。日本宪兵毫无办法,只能放其回家。黄天生回家后马上通知林开德,林开德立即联络张振华、黄智生、陈明源、林永梁、郭坤等股东逃跑,以防宪兵队继续抓人。林开德逃往印尼马老博暂避四个月。当时印尼著名侨领王源兴、薛两清、许祟德等人也逃往印尼山区避难。林开德在印尼以各种方式坚持抗日救国斗争,直至日本投降。

       1945 年抗战胜利后,林开德与王源兴等人商量,将巨港各个社团联合组织起来,成立巨港中华总会,王源兴为主席,林开德、李吉成、汪万新等为副主席,林开德兼筹款主任。林开德的公司每月捐款一万盾,每月共筹款四十多万盾。并提议组织150人的华侨自卫队,由杨宝城为队长,林开德和郭俊年负责领导,两人每天晚上都住在自卫队。自卫队有效保护了华侨的正当权益和生命财产,为恢复社会秩序做出巨大贡献。

       1945 年,林开德和汪万新(曾任巨港侨校校长,回国后担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两次代表巨港中华总会亲赴新加坡,拜访侨领陈嘉庚先生,请教、探讨印尼巨港华侨社会事宜。

林开德在著名诗人杨骚的印尼雅加达家中

       林开德并在印尼雅加达捐资重建杨新容任校长的新华小学和新华中学,兼任校董会会董,继又资助杨骚(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王纪元(1926 年入团,1946 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后任全国侨联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任主编的椰城进步刊物《生活报》,并为该刊物股东。

       1952 年9 月,林开德全家由印尼椰城乘“芝字轮船”回国,沿途经过三宝垄、泗水、望加锡三个城市,10 月1 号刚好在三宝垄的船上,庆祝国庆。同船回国的还有漳州著名诗人杨骚一家。

       1953 年,广东省原副省长黄洁、汕头市侨联主席沈清辉来漳州找林开德,提出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要在漳州投资200万,设立工厂。当时林开德请地区专员柯志达、市长张希良、副市长蔡竹禅、侨务局长陈迪等研究,得出条件不成熟的结论,无法成事。之后,林开德陪黄洁、沈清辉两位往集美拜访陈嘉庚先生,陈先生招待他们的只是地瓜粥和蚝米粉。1956 年,林开德到北京参加国庆,印尼华侨领袖蔡钟长陪同林开德、印尼华侨陈生黎和郑田岸到陈嘉庚先生寓所拜访,陈先生设宴招待及合影,可惜此相片在文革时被烧毁了。

08-4.jpg

       1954 年,林开德发动华侨投资,用外汇兴建有千人座位、设备齐全的大型剧院“侨芗剧场”,1956 年又发动兴建漳州旅社、华侨新村的51 座别墅和1 座侨联大厦。建国初期,国家外汇储备紧张,此举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不久,他又协助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在漳州创办漳州罐头厂和大华蜜果厂。漳州罐头厂后来的罐头生产总量在全国排名第 5,工人近4000 名。1937  年,林开德曾在故乡创办岗洲小学,并负责学校全部教学经费至1964 年,共捐款10万元人民币。1956 年,林开德和侨友在家乡创办龙海华侨中学,在漳州创办漳州华侨中学,并担任这两所华侨中学的董事长。之后,他还担任泉州华侨大学和漳州大学校董。1959 年,林开德组织林才和夫妇创办漳州华侨医院。

       50 年代开始,林开德和侨联同仁一起创办了侨联化工厂、调料厂、自行车修配厂、煤球场、羽毛球厂等企业,安置了300 多位难侨,并且参与龙海双第华侨农场的创建。1959 年,筹集200 万外汇,购进先进机床57 台,充实了漳州市通用机器厂和内燃机厂的设备,大大地改变了漳州地方重型工业滞后的局面。1960 年,印尼掀起反华排华的反动浪潮,林开德协助政府安排了1000 多位难侨到华侨农场及工厂安居乐业。同年,漳州遭到特大洪水灾害,经济与生产遇到暂时困难,林开德身居市侨联主席,为支持漳州市的农业生产,他除了动员归侨、侨眷写信给海外亲人联系,购进化肥,还与黄燕钧赴穗发动华侨采购化肥2000 多吨,价值80 多万港元,支持家乡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好转。

       1979 年,林开德获批赴香港定居。林开德立志团结广大海内外侨胞、香港同胞,共同努力,开创漳州经济文化交流、公益事业新的里程碑。1981 年,林开德发动旅港乡亲、海外侨胞与漳州市外经委合作,合资成立香港好得洋行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经营水仙花等土特产,发展多类双边贸易,为漳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8 年与漳州同乡总会首任会长康良材在侨村寓所前合影

1956 年与黄燕钧(右二)、林国和(右一)在漳州旅社大院前合影

       1980 年,林开德与旅港乡贤康良材、林广兆等筹备香港漳属同乡会,并在1984 年正式成立,后更名为香港漳州同乡总会,林开德被选为第一副会长。他在1984 年至1994 年参与主持同乡会的日常活动,亲自接待一批批到香港考察、贸易、旅游的各阶层人士以及东南亚、欧美的华侨、华人、台湾同胞,大力宣传祖国家乡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鼓励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开工厂与兴办各项公益事业。

       其间,林开德也先后到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和台湾等地探亲,广泛接触侨友和台胞,加强联谊活动。林开德数十年如一日视家乡的各种公益事业,如医疗、文化、教育等为己任,辛勤地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家乡的大、中、小学引进各类教学设备、基金等物资数百万元,为漳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供稿)

08-8.jpg1984 年 8 月,香港漳属同乡会成立大会

下载鹭风报1426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