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我在祖国的水产事业中闪光

发布时间:2019/09/13作者:朱耀光来源:厦门巴中校友会供稿点击量:7746鹭风报1431期07版 专题

       1935年,我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出生。当时战局动乱,社会不宁,物资匮乏,是民不聊生的时代。我在华侨社会共济帮助下,有幸在“广仁”、“巴中”两所爱国名校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中小学的学业,也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这使我在学识和社会工作能力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些自称“海外孤儿”的华侨,强烈地感受到祖国是我们的靠山,是我们为她奋斗终身的地方。青年人都梦想能投入母亲的怀抱。我在巴中留校教书才一年多,当地反华排华的恶流已开始涌动,印尼政府改华文教育为印尼文教育,许多不会讲印尼文的老教师将面临失业。中国驻雅加达领事馆派员来到“巴中”动员年轻教师回国升学,以免“争老教师饭碗”。1958年3月,我拿了领事馆赠送的三等舱船票,乘“芝万宜”号巨轮启程回国,经香港进深圳罗湖口岸,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开始了人生新的征途。

       在广州华侨补习学校度过多雨的春季,8月考上厦门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当时是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又遇特大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对台斗争等,我的大学生活是在炮战、饥饿和学习秩序动乱情况下度过的。在最紧张的对台炮战中,厦门面临第一线,我们就常去农村边劳动边学习。当时有的侨生动摇了,我虽也感到困惑,但经历过苦难的童年,身怀对祖国的热爱,我还是坚定地紧拥母亲,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学校汲取知识,使自己在专业、外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我被分配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这里学习工作,建立家庭,培养子女。祖国母亲把我从一个海外孤儿培养成一位对国家有贡献的科研人材。

鉴定海洋生物

参加全国八届政协会议

       在三十多年工作中,我一直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从事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省水产研究所是属于生产性的研究机构,其课题大部分是指令性的,由中央水产部、省水产厅下达。福建面临台湾海峡,辽阔的海域就是大实验室。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出海更是我们科室的家常便饭。虽然我们有正规的调查船“闽锋号”,但因对台关系紧张,目标太大,有风险。到一定的海域我们就改乘渔民捕鱼船,船小腥味重,晕船呕吐是免不了,我和同事们一起不管风急浪大、瓢泼大雨或白天夜晚,都要做好各站点的工作,采集水样、浮游生物及各种渔获物的生物学测定。每出海一次都要掉几斤肉。上岸后再进行样品的分析,参照有关资料,及时写出调查报告。比较大的项目还要和水产院校如厦门大学海洋系,协同完成,共出成果。

       我当时正当壮年,由于热爱海洋事业,虽然工作繁重也坚持博览群书,钻研业务与同行交流,参加全国、全省学术研讨会,并参加了全国、本省的有关专著的编写,《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福建鱼类志》等。20多年来得到科研奖项共15项,其中国家级、部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

       由于我在工作中有点成绩,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并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和高级人才生活津贴。在政治上也得到高度重视,任八、九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八、九两届厦门市政协常委,多次评上侨界先进工作者。单位也委任我研究室主任、省水产资源调查队副队长、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还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1958年至今,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度过了61年,我个人的成长及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祖国的关怀和培养。我已经85岁高龄了,过着安详的晚年生活,逢年过节或有病住院,都得到各级领导拜访慰问,使我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我这一辈子都在祖国关怀下堂堂正正做人,为祖国献出青春和力量,我可以自豪地说:祖国母亲,我是您的好儿女,永远热爱您,永远忠于您!

(厦门巴中校友会供稿)

07-2.jpg朱耀光夫妇

下载鹭风报1431期07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