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王起鹍: 红旗在心中 祖国在心中

发布时间:2024/05/03作者:王起鹍/自述来源:点击量:96鹭风报1659期08版 专题

       王起鹍,致公党厦门市委机关支部党员,福建厦门人,1948年出生于缅甸。1964年回国到集美侨校读书,1968年应征入伍,1971年退伍。1981年加入中国致公党,1984年调入致公党厦门市工委会,曾任致公党厦门市委第三、四届专职副主委,现任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顾问,政协厦门市委员会特邀研究员,福建省“闽侨智库”成员。

       本文来自王起鹍的回忆和自述,让我们一起品味老归侨的精彩故事。

08-9.jpg

从缅甸到中国

       我的父亲王仁章祖籍厦门集美高浦村,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缅甸,并参加了由许金荣等爱国华侨领导的缅甸华侨救灾会、工联,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战。他为人耿直,爱憎分明,不求名利地位,衷心耿耿地为缅甸华侨的教育事业服务20余年,教育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少年学生,甚至出钱出力将自己培养的学生送到祖国学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亲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升起在他任教的华侨学校。他经常对我们说起新中国成立时激动难忘的情景,盼望祖国更加强大。此后每年的国庆,父亲都会制作许多五星红旗,带领华侨学生唱国歌,激励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自幼就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每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歌唱祖国》,时常把我们带进梦想中的祖国,梦想着长大后能驾驶汽车从中缅边界回到自己的祖国……在我们海外侨胞的心里,五星红旗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尊严。歌唱祖国时,红旗在心中,祖国在心中。

       1961年1月2日,我和许多华侨学生、缅甸学生一道,举着五星红旗夹道欢迎周恩来总理率领的由437 人组成的代表团一行。那年的元旦到周总理结束访问缅甸行程之日,每天都看到父亲亲手把五星红旗升在礼居市中华学校的楼上,并经常引导路过学校、来自祖国的访问团成员。

       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立志“好好学习,争取回国!”1963年底我们兄妹三人从仰光途经曼德勒、腊戍到棒赛,并跨越中缅边界经畹町、昆明、福州,最终抵达陈嘉庚倡办的集美侨校读书。

08-4.JPG王起鹍(后排中)一家在缅甸时的合影


诚毅伴我行

        1963年12月,我带着妹妹和弟弟从缅方边界经过畹町桥,一面五星红旗在桥头飘扬,是祖国迎接我们归来了……激动的心情让我们久久无法平静。接待我们的侨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1956年12月,周总理陪同缅甸贵宾,经畹町桥赴德宏州府芒市参加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书写了中缅两国胞波情谊的新篇章。当时的畹町镇似乎比对面缅甸棒赛镇(又称九谷镇)落后,夜晚一片漆黑,然而,我们早早地起床,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天空,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回国就是为了学习,为了参加祖国建设,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

       1964年元月,我和妹妹王碧芬到集美侨校报到,学校不但为侨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非常注重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其“严治校、严治教、严治学”的办学方针深受海外华侨的赞誉。许多侨生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当我再次看到校门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在集美侨校,我和妹妹享受助学金之外,每月还有12元生活费,即使在“困难”时期,侨生仍然得到了祖国母亲的眷顾。

       在集美侨校,“诚毅”精神伴我成长,我的理想终成现实。当时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我和同学们一起投入了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热潮中,做好了“一颗红心、多种准备”,随时为祖国的需要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五星红旗引领下,我遵循党和祖国的要求,在自己的学习岗位上,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好了准备。1965年我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后来被评为“三好生”“五好民兵”,当选校学生会干部、出席厦门市“学代会”;担任侨校民兵连副连长、纠察队大队长,出席厦门市民兵代表大会、当选厦门市人大代表。1966年10月,我代表集美侨校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观礼台上,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1968年我又实现了一个理想,从侨校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成长。

08-7.jpg集美侨校师生欢送王起鹍入伍


执着服务侨胞

        有了理想和信念,必须要执着地追求。入伍后,我把校园知识带入部队,靠笔杆子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部队的好人好事,既锻练了自己、也鼓舞了士气,受到部队领导的赞许、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获得记功和嘉奖。

       1969年夏天,几位集美侨校同学到北京找我,谈到侨生们的处境,期望我能向上级反映,我如实写成长信,寄到中央相关部门。此后,我决心退伍后,一定要为侨生们多做些实事。1971年,我带上不多的退伍金到永定,从坎市到下洋,一个多月走进十几个社队,和集美侨校的“知青”同宿同食,并再次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撰写成“华侨知识青年在永定的生活状况”一文,分别寄往省、市革委会和国务院。从此,我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侨服务成为我今后的职业理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侨务工作改革开放的号角,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也为侨务工作的恢复与发展赢得了时间和机遇。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见证了侨务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侨党”致公党事业的壮大:1981年我参加致公党,并参与致公党厦门市地方组织的筹建工作;主动协助落实归侨知识分子政策和侨房政策;帮助集美侨校的复办工作;组建厦门归侨文艺队、组织归侨医疗服务队到涉侨单位为归侨侨眷服务;协调市“五侨”的联络工作;积极推进侨务立法;加强侨史和致公党党史研究;参与筹建厦门归侨知识分子联谊会;协调、拉近港澳侨界与厦门的联系;积极做好引进侨资侨智和侨务对台工作。这40多年,只要是涉及侨界的事,只要是归侨侨眷、华侨华人需要帮助时,我就会致力为公、尽责尽力,责无旁贷。

       1984年,我正式调入致公党厦门市工委会,实现了从企业的技术管理干部到党派机关干部的角色转换。那时是致公党在厦门市发展初期,许多归侨侨眷不了解也不敢加入党派组织,我利用自己在侨界的人脉,凭着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发自肺腑的真诚,积极在侨界代表性人士中推进组织发展工作,使致公党队伍在厦门市稳步壮大,我也被评为厦门市“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

       因工作需要,我先后担任两届的厦门市政协委员、当选两届的市人大常委,六次出席中国致公党全国代表大会,两次参加全国“侨代会”,多次出席省、市致公党和侨联代表大会。2009年和2023年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被中国致公党中央授予“全党机关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9月25日应邀参加中国致公党中央在北京举办的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座谈会。

       我只是一个平凡归侨,回到祖国60余年,从侨生、军人、工人、大学生、技术员到公务员,学习和工作中,大大小小的荣誉职务、奖励、奖状有100多个,然而领导职务、政治荣誉更多地意味着责任。这些荣誉,无不凝聚着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凝聚着老一辈的革命薪火相传,凝聚着祖国大家庭里关心、支持我的每一个人的付出……


矢志侨史研究

08-1.jpg2009年和2023年,王起鹍两次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58岁的我离开了党派的领导岗位,开始向研究学者的转变。退休近20年来,我默默无闻地为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做些力所能及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继续为统战部、致公党、侨联做好海外联络、接待工作;2009年,主动协助华侨大学到缅甸仰光设立孔子课堂;仍然继续与致公党组织和党员保持联系,应邀为各地党员、基层侨联授课,讲解致公党党史和侨情侨史;同时,还协助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编著《厦门市海外联谊会成立20周年》专辑和《厦门市侨联成立60周年》画册,继续为统一战线、为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广大致公党员服务。

       2014年,在致公党厦门市委会的支持下,我开始着手《海外洪门与中国致公党》一书的撰写工作。为了保持史料的丰富和真实,我辗转海内外多地,搜集到很多珍贵史料的原物和原件照片,并把实物照片与已有的文字记载进行一一比对和佐证,力求还原历史。2017年6月,历经近三年的时间,该书终于出版问世,得到了全国各地致公党党员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已经三次再版。由于致公党成立于海外,许多曾经被遗忘的历史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只有加强研究,才能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不忘先辈为国抗争、多党合作的历史和初心,坚定信念,履行参政党职责,与中国共产党继续携手前进。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但赤子初心不改。我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在祖国的培养教育下获得诸多荣誉,荣誉是我进取的动力,荣誉寄托着希望,荣誉充满人民的厚爱,荣誉属于我的母亲――祖国!

       祖国的强大才是海外侨胞的靠山,中国梦,也是千千万万侨胞的梦。


下载鹭风报1659期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