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风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35(Q)第0003号 返回鹭风报首页

黄竹源:育爱国英才,绽奉献之花

发布时间:2024/06/07作者:邱云飞 赵洁来源:点击量:30鹭风报1664版08版 专题

       黄竹源,祖籍福建南安,1954年归国,新加坡归侨,退休前任教于同安二中,曾获“县级先进工作者”“县级优秀辅导员”“省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致公党翔安区第二支部党员。

       本文来自黄竹源的口述,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归侨老党员的精彩故事吧。

08-4.JPG黄竹源。受访者供图


一寸赤心,以身许国

       我的父亲黄奕扁是个建筑包工,当时在陈嘉庚南益橡胶公司上班,是一家人养家糊口的顶梁柱,我的姐夫吕辉谋是进步人士,受到他们的影响,爱国情怀早已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20世纪40年代,时局动荡,为了更多了解时局大事,我家订阅了《南侨日报》。通过这扇窗口,我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了解了许多国内外时事、国际形势和华侨爱国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号召海外侨胞回国建设新中国,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我也萌生了回国学习、建设国家的想法。1954年5月,18岁的我意气风发,怀揣着拳拳报国之心,登上了“海后”号客轮。从此之后,“祖国”二字不再是报纸上的白纸黑字,而是我脚下坚实的厚土。

       事实上,我的母亲非常希望我能留在她的身边承欢膝下,但我去意已决,母亲只好强忍泪水,送我踏上回国归途。途经海南、汕头,我辗转来到厦门,就此开启了崭新的旅程。


良师益友,诲人不倦

       我先后进入集美侨校、集美中学就学,后来又考入厦门师专数学专业。毕业后,我顺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虽然有的年轻教师认为班主任担子重、责任大,但我担任30年班主任的经历,却让我十分骄傲自豪。当时,无论我接手的班级底子如何,我都认为他们是可造之材,悉心培育,往往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手上的班级就成为了大家认可称许的先进班级。正因如此,每到招生时,我的班级就成了“香饽饽”,学生们都争着抢着想到我的班级来学习。

       有很多教师问过我管理好班级的秘诀,我就说“人与人之间贵在相知”。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散步、打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从不吝啬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如此一来,跟他们讲道理,教育引导他们就容易多了。

       有的学生病了,父母上班远,我会主动担负起煎药送水的责任;有的学生不慎受伤,我就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珍贵药材送给他;有的学生学业跟不上,我就“不信东风唤不回”,利用周末、寒暑假给他们“开小灶”;还有学生年龄较大才来读书,落下的功课比较多,我会约请几个同事一起给她“加餐”补缺,终于感动学生的心,积极主动奋发、成功升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汗水换来收获。学生们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每逢寒暑假,常常回来探望我。看到学生们都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很欣慰也很知足。


加入致公,此生无悔

       1987年1月,我经戴农章、陈笃涵介绍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我原本是同安区第一支部的党员,后因常年居住在翔安马巷,想要就近参加支部活动,就联系组织转到翔安区开展组织生活。

       在翔安区第二支部的这几年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支部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我依旧记得支部有一场“趣味运动会”,为了兼顾安全性和趣味性,支部特地设置了自行车慢骑、夹珠子、定点投篮等活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参加。我还积极参加陈嘉庚纪念馆参观、致公党翔安区基层组织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等。每次参加活动时,都有支部党员陪伴在左右,处处注意我的出行安全,让我感觉十分温暖。逢年过节亦或是我卧病在床之时,总有党员上门慰问关心,那份深深的情谊和关怀,让我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今年我已经90岁了,加入中国致公党已有37个年头,在致公党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到了许多的呵护,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入致公,此生无悔”!


下载鹭风报1664版08版 专题
相关新闻

要闻|专题|侨乡动态|海外侨讯|人物|副刊|热点专题|数字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厦门鹭风报社 闽ICP备19003249号-1 CopyRight © Xiamen Lufeng Weekl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厦门市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鹭风报社 邮编:361003 投稿信箱:lfb1956@126.com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375号

鹭风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鹭风报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新闻